[]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5-02-02 共41人浏览过

2026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内部讲义(精华版)——要点精编、考题透析及名师点评 _ 达聪学习网

本书是专为报考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员复习备考宏观经济学而编写的一本辅导讲义。 作为一本适合于报考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员强化阶段复习备考的辅导讲义,本辅导讲义具有如下特点: 1.要点归纳,直击考点。本辅导讲义根据经济学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学相关知识要点,在参考众多的经济学教材和习题集的基础上,将经济学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员强化阶段复习备考。 2.穿插真题,透析考题。为了强化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本辅导讲义所选考研真题针对性和应用性强,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学员通过研习考研真题,领悟出题规律,这一点对于应试取得高分是十分关键的。 3.名师点评,精辟透彻。本辅导讲义特意添加了“名师点评”部分,指出相关考研真题的出处、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介绍复习方法,为学员强化阶段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做到有的放矢。 4.联系实际,凸显热点。许多试题涉及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这类试题的解答都经过精心设计,分析透彻,条理分明。这类题的作答参考了相关杂志,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部分来自改编的专题论文),完全可当作范文来准备。

已更新
立即获取

【内容目录】

第一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总产出及其衡量

第二节 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二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大萧条和均衡产出的决定

第二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及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讲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第三节 双重市场均衡:IS-LM模型

第四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五讲 一般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宏观经济效果:AD-AS模型分析

第六讲 失业、通货膨胀与菲利普斯曲线

第一节 失 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第七讲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第一节 开放的经济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 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第八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讲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投资理论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讲 当代主流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货币学派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第四节 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和新动向


【内容节选】 第一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总产出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均衡、稳定、运行、增长与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时都假定制度是既定的,不讨论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见表1-1) 表1-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二、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比较的是中间产品(或服务),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5)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 (6)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7)GDP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物品和服务。   【例1.1】为什么政府购买算入国民支出而转移支付不算?(兰州大学2019研) 答:(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2)政府购买算入国民支出而转移支付不算的原因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虽然都属于政府的支出,但二者存在差别: ①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在政府购买的过程中发生了真实的交换,属于市场活动,因此其需要算入国民支出中。 ②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属于非市场活动,因此不计入国民支出中。 三、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公式为: 引起名义GDP变化的两个因素是: (1)产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 (2)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P′表示基期的价格。实际GDP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来剔除物价水平的变动。   【例1.2】名义GDP与实际GDP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南大学2019研) 答: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两者采用的价格水平不同:名义GDP是采用的本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实际GDP是采用基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 ②两者的经济意义不同:名义GDP采用本期价格衡量本期产出,这说明名义GDP衡量的是本期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这个综合包括价格水平也包括产量;实际GDP较之而言,剔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相对精确衡量了本期产量成果,更好地说明了物质财富的进展情况。 (2)两者之间的联系 ①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的产出、收入的标准,都是经济实力的标志; ②都是以货币来衡量物质财富。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3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也称为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现期生产的一篮子物品相对于基年生产的那一篮子物品成本的变化,计算公式为:   GDP折算指数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发生的变动,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四、国民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可表示为: GNP=GDP+(来自国外的生产要素收入-对国外的生产要素支付)=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五、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即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也就是说,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以汽车(最终产品)的生产为例。生产一辆汽车需要投入钢铁等中间产品,而钢铁的制造又需要铁矿石、煤炭等作为原料。 表1-2 汽车生产过程的几个环节 从表1-2可以看出,作为最终产品的汽车,其价值(售价)为20万元(即计入GDP的部分),等于三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因此,可以通过加总各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来核算GDP,即:GDP=经济中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2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是指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公式如下:GDP=C+I+G+NX,其中,NX=X-M,即净出口=出口-进口。 (1)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2)I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还包括商业存货的变化,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 (3)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的政府支出,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支出。因为政府购买时通过雇用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产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4)NX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3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居民、政府和厂商的收入角度出发,把参与产品和劳务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蓄(S)和税收(T),即有:GDP=C+S+T。   4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见表1-3) 表1-3 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如表1-3所示,理论上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GDP都是相同的。 六、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就得到NDP。即有: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即有: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3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I)是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它反映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个人收入指标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的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个人收入不包括留存收益、间接营业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各指标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指标之间的关系 七、GDP指标的缺陷 1实际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2)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3)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4)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5)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2绿色GDP和低碳经济 (1)绿色GDP 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名师点评】武汉大学考试科目“宏微观经济学”命题老师对此知识点情有独钟,历年考研真题中多次考查到此知识点,如下所示: 1.GDP的核算有哪些方法?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有哪些局限性?(武汉大学2011研) 2.GDP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的缺陷有哪些?GDP与绿色GDP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武汉大学2009研)
【来源】https://dacai.100xuexi.com/EBook/1011993.html

【类别】


【更多内容】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水利工程四科)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 202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 202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 2025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内部讲义(精华版)——要点精编、考题透析及名师点评

    本书是专为报考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员复习备考宏观经济学而编写的一本辅导讲义。 作为一本适合于报考经济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员强化阶段复习备考的辅导讲义,本辅导讲义具有如下特点: 1.要点归纳,直击考点。本辅导讲义根据经济学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学相关知识要点,在参考众多的经济学教材和习题集的基础上,将经济学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员强化阶段复习备考。 2.穿插真题,透析考题。为了强化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本辅导讲义所选考研真题针对性和应用性强,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学员通过研习考研真题,领悟出题规律,这一点对于应试取得高分是十分关键的。 3.名师点评,精辟透彻。本辅导讲义特意添加了“名师点评”部分,指出相关考研真题的出处、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介绍复习方法,为学员强化阶段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做到有的放矢。 4.联系实际,凸显热点。许多试题涉及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这类试题的解答都经过精心设计,分析透彻,条理分明。这类题的作答参考了相关杂志,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部分来自改编的专题论文),完全可当作范文来准备。

    持续更新
    立即购买 →

    90%考生复习备考的三大效率陷阱

    陷阱1:盲目收集资料,忽视命题规律

    • 典型表现
      ✓ 下载20G杂乱题库却找不到重点
      ✓ 重复刷已掌握的基础题,忽略高频争议考点

    • 陷阱2:工作忙,复习碎片化低效


    • 学习痛点
      ✓ 上班累有效学习时间短
      ✓ 纸质题册不便携带,进度难同步

    • 效率工具
      🔹 移动端即开即学
      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 多种刷题模式
      练习模式,背题模式,考试模式
      🔹 错题本自动记录同步
      手机、平板、电脑多端记录,零碎时间复习昨日错题


    陷阱3:冲刺阶段刷题越多,焦虑越重

    • 复习关键
      抓住重点,以题目解析掌握知识点,触类旁通。

    备考官网(电脑平板手机通用):达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