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课后练习题详解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答:(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应当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与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者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于生产力发起着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
(2)现实意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生动体现。
2、试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答:(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形成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服务上。
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始终存在着既适合又不适合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适合是相对的,矛盾始终处于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不断运动之中。
(2)现实意义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当代中国的改革就是为了调整同生产力发展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历史告诉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们的事业就胜利;违反这一规律,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内容来源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答案![]() |
3、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1)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因为:
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②阶级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
(2)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最好证明,是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深层原因,标志着人民需要的拓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上升。
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解决矛盾的方向、重点、途径、机制等都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完整版】 达聪网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