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5-02-02 共47人浏览过

2026年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_ 达聪学习网

本书严格按照最新版《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一共包括八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以最新版《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考试大纲》为蓝本,指出宏观经济学部分每一个专题的复习要求,提醒考生在知识点复习过程中以考纲要求为准,牢固掌握所有涉及的考点。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这部分内容严格掌握考试大纲要求,参照历年考研真题特色进行编写,涵盖全部考点,并力求适应考试难度和深度。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这部分内容罗列本专题所涉及到的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历年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常见考题,深刻把握命题动向。

已更新
立即获取

【内容目录】

专题一:GDP和价格指数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三:扩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四:一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五: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六: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问题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七: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八: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 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考试大纲


【内容节选】 专题一:GDP和价格指数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1GDP指标的定义;GDP指标的缺陷;GDP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的三种核算方法。2CPI指标的定义;PPI、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关系;CPI、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一、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final Good)(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比较的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或服务),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DP是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2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总”字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的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如果扣除资本耗费,那就是国内生产净值。(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就得到NDP。即有:NDP=GDP-折旧。(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计算公式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4)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所得到的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DPI=PI-个人所得税3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及改进(1)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③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④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⑤它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2)绿色GDP和低碳经济①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绿色GDP”的提出,是为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环境的保护。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②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GDP的三种核算方法(1)用生产法核算GDP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即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也就是说,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以汽车(最终产品)的生产为例。生产一辆汽车需要投入钢铁等中间产品,而钢铁的制造又需要铁矿石、煤炭等作为原料。表1-1 汽车生产过程的几个环节从表1-1可以看出,作为最终产品的汽车,其价值(售价)为20万元(即计入GDP的部分),等于三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因此,可以通过加总各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来核算GDP,即:GDP=经济中所有的企业增加值的总和。(2)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公式为:GDP=C+I+G+(X-M)。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I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还包括商业存货的变化,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的政府支出,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支出。(X-M)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应该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3)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是从居民、政府和厂商的收入角度出发,把参与产品和劳务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蓄(S)和政府净收入(T),即有:GDP=C+S+T。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参见表1-2。表1-2 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如表1-2所示,理论上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GDP都是相同的(三面等价原理)。二、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常被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动率)。主要有三个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平减指数。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1)含义消费价格指数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固定一篮子商品所支付成本的价格指数。它是普通消费者在各年购买的同一组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额同它在某一基年购买该组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额相除所得的比率。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支出额/一组固定商品按基年价格计算的总支出额×100%目前,我国CPI统计中包括八大类商品,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2)CPI的缺陷CPI的缺陷体现为:①CPI不能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其统计对象只是全部产品服务中的一部分;②CPI篮子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能反映消费品结构的变化,没有考虑到一种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转而消费便宜的替代品,从而夸大生活成本的上升;③CPI中不能观察到产品服务质量的变化;④CPI不能反映消费品、服务的创新。(3)CPI倾向于高估通货膨胀的原因①替代偏差。由于CPI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进行替代的能力,所以相对价格变动时,其真实生活费用的上升比CPI慢。②新产品的引进。当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进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购买力的提高并没有体现在CPI的下降上。③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当一个企业改善自己出售的产品质量时,产品的价格全部变化并不是对生活费用变化的反应,如果无法衡量的质量改变是有代表性的,衡量的CPI的上升就比CPI应该的上升快。因而,在GDP平减指数与CPI这两种价格指数中,CPI更倾向于高估通货膨胀。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1)含义生产者价格指数是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2)PPI和CPI的关系①联系: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②区别:a.CPI是同步经济指标,按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零售价格计算。PPI是先行经济指标,按一篮子生产资料批发价格计算;b.根据价格传导机制,PPI对CPI有一定影响,但由于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两者变化可能出现不一致。3GDP平减指数(1)GDP平减指数的计算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计算公式为:实际GDP:用不变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计算公式为:其中Pi为i商品的现期价格,Pi′为i商品的基期价格。GDP平减指数也称为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现期生产的一篮子物品相对于基年生产的那一篮子物品成本的变化,计算公式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关系①联系: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②区别:a.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b.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进口并不是GDP的一部分,而且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CPI则包括消费者所购买的所有物品。c.二者衡量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同,CPI确定不同物品价格的固定加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确定可变的加权数。也就是说,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而GDP平减指数允许一篮子物品随GDP组成部分的变动而一直变动。4通货膨胀率(1)含义通货膨胀率用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与之对应的,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2)计算公式在实际中,一般用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计算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为: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来源】https://dacai.100xuexi.com/EBook/1012006.html

【类别】


【更多内容】

  • 20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旅游经济)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 20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农业经济)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 2026年考研数学(一)题库练习2025-01-24
  • 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本书严格按照最新版《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一共包括八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以最新版《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考试大纲》为蓝本,指出宏观经济学部分每一个专题的复习要求,提醒考生在知识点复习过程中以考纲要求为准,牢固掌握所有涉及的考点。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这部分内容严格掌握考试大纲要求,参照历年考研真题特色进行编写,涵盖全部考点,并力求适应考试难度和深度。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这部分内容罗列本专题所涉及到的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历年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常见考题,深刻把握命题动向。

    持续更新
    立即购买 →

    90%考生复习备考的三大效率陷阱

    陷阱1:盲目收集资料,忽视命题规律

    • 典型表现
      ✓ 下载20G杂乱题库却找不到重点
      ✓ 重复刷已掌握的基础题,忽略高频争议考点

    • 陷阱2:工作忙,复习碎片化低效


    • 学习痛点
      ✓ 上班累有效学习时间短
      ✓ 纸质题册不便携带,进度难同步

    • 效率工具
      🔹 移动端即开即学
      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 多种刷题模式
      练习模式,背题模式,考试模式
      🔹 错题本自动记录同步
      手机、平板、电脑多端记录,零碎时间复习昨日错题


    陷阱3:冲刺阶段刷题越多,焦虑越重

    • 复习关键
      抓住重点,以题目解析掌握知识点,触类旁通。

    备考官网(电脑平板手机通用):达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