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精讲班25课时【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序号 | 名称 | 课时 |
---|---|---|
1 | 第1章 导论 | 00:14:28 |
2 |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00:44:33 |
3 | 第3章 产量的决定: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 | 00:42:18 |
4 | 第4章 消费和储蓄 | 01:14:35 |
5 | 第5章 投资 | 00:51:47 |
6 | 第6章 储蓄、投资与经常项目 | 00:56:10 |
7 | 第7章 政府部门 | 00:58:42 |
8 | 第8章 货币需求 | 00:50:14 |
9 | 第9章 货币供给过程 | 00:49:47 |
10 | 第10章 货币、汇率和价格 | 00:59:28 |
11 | 第11章 通货膨胀:财政方面与货币方面 | 00:53:03 |
12 | 第12章 封闭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和产量决定 | 00:45:59 |
13 | 第13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的情况 | 00:37:49 |
14 | 第14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弹性汇率的情况 | 00:52:51 |
15 | 第15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 00:46:15 |
16 | 第16章 工资和失业的制度决定因素 | 00:29:33 |
17 | 第17章 商业周期 | 00:37:21 |
18 | 第18章 长期增长 | 00:50:06 |
19 | 第19章 经济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 00:51:53 |
20 | 第20章 金融市场 | 00:52:36 |
21 | 第21章 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 01:00:14 |
22 | 第22章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 00:27:54 |
23 | 第23章 遏制高通货膨胀 | 00:51:03 |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它研究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总量(产出、消费、储蓄、投资、贸易余额、财政赤字)之间的关系,名义变量(货币供给、物价水平、汇率)与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稳定增长等方面的作用。
2.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步骤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通过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储蓄率、失业率、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概括性指标来考察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同时现代宏观经济学又是建立在对工商企业和家庭的个别决策进行研究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1)宏观经济学家试图在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企业和家庭的决策过程。宏观经济模型始于如下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代表性的企业或家庭,然后宏观经济学家利用微观经济学工具,研究这种典型企业或家庭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决策行为。
(2)宏观经济学家试图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策,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
(3)宏观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为理论提供经验内容。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关键问题
(1)商业周期。商业周期也称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2)失业率。它度量的是当前没有工作同时又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失业率的短期变动与商业周期的波动有关,生产下降总是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生产的上升又离不开失业率的下降。因此,对商业周期波动的研究与失业率波动的研究密切相关。
(3)通货膨胀率。它是一国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的百分率变化。消费物价指数常用于度量通货膨胀,它是一国经济中消费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平均值中的权数取决于消费者花费在每种不同商品上的份额。
(4)贸易余额。它度量的是一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减去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的余额。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时,该国有贸易顺差;反之,当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出口时,该国有贸易逆差。
除以上四个问题之外,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可以简述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透视
18世纪,大卫·休姆关于一国经济中货币供应、贸易余额和价格水平之间联系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最早的突破之一。这一重大突破被称为国际收支的货币研究法,为联系货币政策和国际贸易形式的理论提供了起点。同样,18世纪和19世纪对货币的研究揭示了货币数量理论,该理论至今仍是现代货币分析的基础。
1.宏观经济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件事情
(1)经济统计学家开始收集并系统处理总量数据,这为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2)人们认识到商业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经济现象。
(3)一次灾难性的历史事件(即大萧条)向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卓越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一个解释大萧条和较小经济波动的新的理论框架和政府抑制大萧条的具体政策措施,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推入了现代进程。大萧条激发了众多经济学流派对其产生原因的不同的解释。
2.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有关经济波动的主要观点体现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的中心论点是,市场经济并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不能保证常规的低水平失业和高水平生产;政府可以实施稳定政策以防止或抑制经济衰退。凯恩斯的思想被公认为“凯恩斯革命”,其主要观点包括:
(1)由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摇摆,会影响商业投资总水平,从而造成经济较大的波动。商界一旦陷入悲观主义,就会造成投资急剧下降,进而引起总产量下降和失业上升。
(2)像大萧条这样深重的经济衰退一旦出现,单靠市场力量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部分原因是经济中的某些关键价格(特别是平均工资水平)不很灵活,在经济遭受冲击时难以迅速变动。
(3)只有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才能阻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稳定。
尽管凯恩斯关于经济波动的具体观点不如《通论》所说的那样具有普遍性,但他对宏观经济的科学研究还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根本性贡献。凯恩斯的许多基本观点(比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仍然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一些其他重要观点(特别是那些有关预算和货币供应的管理的政策建议)却颇受争议。
……
【完整版】 达聪网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热门内容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