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第1章 教学
1根据对《青春舞曲》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答:
新疆之歌
一、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其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了解维吾尔族民歌与舞蹈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音乐活动中,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②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演唱《青春舞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愉快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表现歌曲乐观向上、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2.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曲目,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乐器(电子琴及打击乐器)、PPT课件(欣赏的音乐作品、相关资料与图片)。
[学生]
1.了解新疆风光、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及音乐特点的相关资料。
2.收集维吾尔族音乐。
3.自制小型打击乐器。
4.学唱《青春舞曲》。
5.维吾尔族舞蹈创编。
6.绘制以“新疆”为主题的图画。
内容来源 |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教学案例分析 |
五、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欣赏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
【课件展示:学生收集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新疆的风光图片、居民舞蹈视频】
2.师生问好。
【课件展示:课题】
3.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看到本节课的音乐主题《新疆之歌》,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4.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交流新疆的风光美景、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及音乐特点、熟悉的维吾尔族音乐作品等。
5.向学生进一步介绍相关的知识。
【板书:新疆之歌,课件展示: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十二木卡姆、民歌类别及民族乐器】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
1.导入:提问学生了解熟悉的新疆音乐。
“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请同学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曲式结构以及音乐风格。”
【课件播放谭晶演唱的《青春舞曲》】
2.提问:歌曲的名称。
【课件出示:曲名】
3.了解:词曲配译作者——王洛宾。
【课件展示:王洛宾的简介】
4.分析:歌曲(4/4,中速稍快,中强mf,热情、活泼、欢快,一段体,民歌风格)。
【课件:歌曲分析】
5.交流:维吾尔族舞蹈的独特动作(指生回答并示范)。
6.感受:新疆舞蹈的律动。
【课件播放民族唱法版《青春舞曲》,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律动,请跳得好的同学做示范】
7.探究:歌词的韵律和深刻含义。
【课件播放卡拉OK伴奏版《青春舞曲》,指导学生随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歌曲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人的青春就像歌词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要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8.突破:演唱难点。
【指导学生接唱每句尾词,与老师合作完成歌曲】
9.训练:为歌曲伴奏。
【课件出示节奏型,指导学生用自制乐器或击掌以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10.表现: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11.自评:演唱的优缺点。
……
【完整版】 达聪学习网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教学案例分析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