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2-11 共375人浏览过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财富与贫困、特权与无权的两极分化,使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价值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一群贫困、无助的人,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内容来源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答案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体现为:
(1)1979年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作为应用社会学的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2)1987年,民政部为了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北京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
(3)1988年,国家教委首先批准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与管理专业,并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开始在中国起步。
(4)1991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
(5)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已超过100多所。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数量就扩大了30多倍。由此形成了“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工作的新特点。
(6)2000年到2005年,政府、高校、民间机构以及国外的一些组织多股力量共同推进,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尤为突出,同期上海、广州等地出台地方政策,建立专业社会工作队伍。2004年6月15日“社会工作者”被首次载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
(7)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标志着社会工作发展正式被纳入中央政策议事日程,此后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加速制定,实践经验不断丰富。
(8)2010年社会工作人才列入重点发展的六类人才之一,2011年、2012年中央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规划发布。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
(9)李克强总理2015、2016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报告提到: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和制度基础。


3、试述社会工作的涵义。
答:(1)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在一些国家,这类服务活动又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包含了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是以人为本,以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为目的,同时又是非牟利的和专业化的服务。
②尽管社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变化,但其基本内涵却是不变的,它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的专业助人活动。

……



【完整版】 达聪网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类型:电子书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来源:/Ebook/999328.html


  热门内容

——————————————————————————————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复习笔记划重点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

社会工作者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