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2-04 共185人浏览过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立即阅读:/Ebook/1000119.html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和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一般和实际GDP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政府购买

答: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3永久收入

答:永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相对,是指消费者一生中的稳定收入,这种稳定收入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一生收入总和的某种平均数。

消费者在其生命终结之前无法准确知道其永久收入,永久收入也无法直接观测到。因此,消费者只能根据某种方法,利用可得到的信息,对其永久收入进行估计。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够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因此,消费是永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4帕累托标准

答:帕累托标准全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是指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5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生产单位对资源的占有、分配和利用等情况的差别,导致了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造成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产品的专业化(即“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这种专业化的结果是,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的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专业化所带来的总产量增量,就是贸易的好处,那么,贸易的进行,也就由此变得顺理成章。同时,更多可分享的总产量本身,同样也促进着专业化决策的发展。


完整内容来自达聪学习网/Ebook/100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