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1-19 共501人浏览过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配套章节试题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一、名词解释

1、设科射策
答:设科射策是汉代太学的考试办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也是汉太学在考试方法上的创举。设科就是设为甲乙两科,将预先拟定的问题(多是相关的若干个问题)写在策上,称做“策问”;“射”是揣摩、猜测之意,即不是指定问题让考生回答,而是将策问按难易等次分成甲、乙两科,分别排列,考生按自己的程度(或是考官认定的程度)定科,由自己随意抽取,抽到什么策问,就回答上面所提的问题,这就叫“射策”,以此来区别学生程度的高低和授官的职位不同。这套考试办法虽然还不是学校制度下的学历考试或求职考试,只是荐茂材、举孝廉的一个补充,但它对于改变“有选无试,到即拜官”的弊端,对于促进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对于以后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都有借鉴作用。


2、耶稣会教育
答:耶稣会教育是耶稣会以维护天主教为目的所推行的宗教教育事业和宗教教育活动,其不重视初等教育,着力于中等以上的教育。所设的学校皆称“学院”,有高级和初级之分,以培养学生对耶稣会教团的绝对服从及意志的陶冶为主旨。教学内容上以神学为主;教学制度上重视教学的计划性;教学方法上注意严密有效,重视知识的复习、检查、巩固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学校管理上,一方面主张学校的环境建设,使校舍优美、设备充足、生活条件优越,另一方面又建立起严格的纪律制度,用各种惩罚手段紧紧控制学生的思想行为。


3、创造性测验
答:创造性测验是依据产品或工作反映的因素、过程或结果测量创新能力的测验。由于对创造性还缺乏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因而测验创造性有不同的重点,使用不同的参照标准,即分别把重点放在创造过程、创造者或创造的产品上。如把重点放在创造过程上,它所测验的是某种因素,如发散思维、急骤联想、直觉、想象力,或者是若干种因素的综合,如独创性、新颖性、适当性和价值的综合效能。如把重点放在个人身上,则产品的新奇性就是创造者本人所具创造性的产物。如使用文化参照标准,产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必须是新奇的、有用的,才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测验一般分为三类:个性测验、传记调查表和行为测量。



内容来源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题库





二、论述题

1、评述洋务教育改革。
答: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封建教育为主体,但萌生了近代新教育的幼芽。正是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一番天地。
(1)洋务学堂改革
①概览
洋务学堂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最著名的是京师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
②洋务学堂的教育改革特点
洋务学堂与封建官学、书院、私塾等中国传统学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人们常称其为新式学堂。
a.“新”的特点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广泛分布于外交、律例、水陆军事、机械制造、冶炼、企业管理、科技出版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多包括外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意学以致用;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注意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
b.“新旧杂糅”的特点
第一,洋务学堂是洋务大臣们各自为政办起来的,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学校之间相互孤立,上下级、同级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和衔接关系;
第二,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必然在传授西文西艺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
第三,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但洋务大臣也是封建官僚,因此,对洋务学堂的管理免不了沾上封建官僚习气。洋务学堂在西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环节的管理上都依赖外人,洋人往往挟以自重,这难免在薪酬、聘期、人员去留等方面受其牵制,影响学堂的正常管理。
(2)洋务留学教育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运动开展已近十个年头。洋务派认识到,要全面深入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内的学堂存在诸多局限。于是,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便被纳入洋务计划。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留美和留欧学生,两方面的留学生约200人,是甲午战争前留学生的主体。
①首批留美学生的派遣
1872年出发的留美学生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容闳的倡导。留美的幼童并没有按计划完成学业而被中途撤回。但即使是这些未完成学业的留学生,仍然成为近代中国科技、实业和管理等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②留欧学生的派遣
留欧学生的派遣始于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建议,并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留欧学生共三届,从1879年起陆续学成归国。虽然由于社会的落后和封建制度的桎梏,并非人人得以尽展其才,但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特别是在近代中国海军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洋务教育的意义
①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在它产生之初,并未有意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②洋务留学教育虽然规模小、人数少,但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不再有比留学更彻底的途径。归国留学生发挥其所学,在事业上作出了突出成就,这有力地回击了守旧派“终鲜实效”(最终很难有什么实际成效)的预言,也改变着人们的科举正途观念。洋务留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
③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法、原则的论述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探讨,对于正在摸索中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所提出的原则往往不能贯彻到底。洋务运动既是一种变革实践,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在这股思潮中,洋务教育,特别是留学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历史作用。洋务教育不仅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而且对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的传播,也起了桥梁作用。

……



【完整版】 达聪网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题库

  • 类型:电子书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来源:/Ebook/987600.html


  热门内容

——————————————————————————————

333教育综合名校考研真题(2018年前)及模拟试题详解
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资料【名校真题+复习指南+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