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6-02 共148人浏览过

黄达《金融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内容点链接获取】

 立即获取: /Ebook/1002684.html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银行卡属于货币。

(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

钱、货币、通货、现金这四者的概念范畴有所重叠,但不能完全等同。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般等价物。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属于货币

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万恶之源?

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的原因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货币形态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货币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一方面,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地发展。另一方面,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

节约交易成本。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本的节约中找到原因。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其成败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人们把金钱看作万恶之源的原因

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因此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一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由于人们对其态度不同,而被赋予了感情色彩。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货币形态的演进规律

交易成本递减规律。在实物货币阶段,由于币材通常存在质量较重、不便携带,成色不均、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尺度不均、难于对比等不足,交易成本极高,制约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在金属货币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铁、铜等贱金属逐步向金、银等贵金属过渡,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与成色的金属货币,其稳定的价值、易于分割与保存的优点,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使得金属货币意义非凡。但由于较高的铸造成本、携带困难、不易保管、易磨损等缺点,金属的交易成本仍然很高。

在信用货币阶段,由最初的可兑换为金属货币的信用货币,过渡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部分兑现,逐渐发展成牙买加货币体系下不可兑换的纯信用货币,降低了贵金属的存储、分割、安全运输等费用,节约的金属被用于其他高效的生产领域。

在电子货币阶段,减少了巨额的印钞、存储、现金搬运、点钞与销毁等大量费用支出,货币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等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交易范围与交易效率。

在虚拟货币阶段,货币流通只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指定数据。此形态的货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与科技发展程度紧密相连。20世纪以来,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主体对交易媒介的快捷性有了更高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网络商务时代,虚拟网络经济产业的繁荣催生了虚拟货币,它以低成本、低风险、虚拟性、快捷性等满足了经济对交易媒介的需要。

(2)金属货币被取代的原因

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相对有限的金属存量与日益增长的商品经济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金属货币制度天然地存在内生通缩倾向。

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的银行券和纸币。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简要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1)货币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是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是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是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间相互联系,每种职能都是货币从不同侧面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的衍生,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2)货币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现代的经济生活中,作为交易的对象都具有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示的价格。马克思把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义为价值尺度。价格是商品交易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借以实现商品价值的职能被称为流通手段职能。

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贮藏手段的职能,也即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三种职能相互依存,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内容来源:
黄达《金融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 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篇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第5章 金融中介体系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存款货币银行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中央银行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金融市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资本市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金融体系结构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金融基础设施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篇 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

 第12章 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货币需求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货币供给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扫码在手机上做题


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答: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准确定义货币涉及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对价值形态发展的历史长河的研究中揭示了货币的本质,他把货币定义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这一定义囊括了货币起源、职能当中最本质的东西,即货币是商品、货币体现生产关系。

(2)货币金属论

这一观点主要是16~18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学者提出。他们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其自身必须有价值,它的实际价值是由货币金属的价值所决定的,金银天然就是货币。该理论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尺度改变会导致其他商品价值改变。

(3)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一种便于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个票券。有以下几种代表观点:以巴本为代表的货币国定论认为货币的价值由国家权威赋予;以克纳普为代表的货币支付手段论强调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国家法律选择的结果;以贝克莱为代表的货币计算比价论认为货币是表示商品之间比价及财富转移的一种符号或工具,是一种比例名称;以斯图亚特为代表货币计算工具论认为货币只是具有等分的观念标准,是一个计量单位。

(4)货币职能论

这类观点往往从货币的某项或几项职能来定义,认为货币是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作为支付货款与服务的手段。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个共同的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米什金则从货币的支付职能将货币定义为在商品和劳务支付或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托马斯·梅耶认为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中介、价值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贮藏手段职能的物品都可看成是货币。

(5)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用货币的数量来解释货币的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否认货币的商品属性和内在价值。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是一种通过数量影响物价水平的工具,现代货币论将货币视为国家调控和管理经济的工具。




【完整版】 达聪网 黄达《金融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类型:题库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来源:/Ebook/1002684.html


  热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