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相对年代[中央民族大学研]
答:相对年代是考古学年代分类的一种,与其相对的是“绝对年代”。“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这是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确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2、埋藏学[山西大学研]
答:埋藏学,又称化石形成学,是指专门研究生物死亡、破坏、风化、搬运、堆积和掩埋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各样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科学。埋藏学的提出使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期的埋藏学被认为是古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当今的埋藏学已经摆脱了单纯属于古生物学的范畴,而是渗透到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的领域,能够帮助考古学更准确地认识考古遗迹和遗址堆积的形成过程,从而通过探索遗址微观聚落形态动态变化的重要细节信息来管窥社会组织动态变化的详细过程。
3、洛阳铲[山西大学研]
答: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一端为半圆柱形铲头,另一端有柄,可以接长木杆或钢管。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根据这些泥土的土质、土色及包含物来判断地下遗迹、遗物堆积状况。传说其为洛阳一带盗墓者发明,后广泛用于田野考古,成为中国考古钻探的主流工具,并传至国外。
内容来源 |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章节题库 |
扫码阅读 |
4、考古学[中央民族大学研]
答: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的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
5、自然层与文化层[西北大学研]
答:自然层在考古学上是指在地质勘探或者遗迹发掘中,由各种自然堆积形成的堆积层,是不包含任何人类活动遗留物和遗迹的地层。文化层则特指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含义的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土层堆积,人类居住于某一地区往往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生土层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层熟土中夹带有人类无意遗留或有意丢弃的器物或垃圾,这种包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即文化层。在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要研究文化层的同时,自然层也不能忽略。
6、考古学文化[中央民族大学研]
答: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一个考古学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共同体可能与某一个人们共同体相联系,是该人们共同体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遗留。通过研究考古学文化,可以了解创造该考古学文化的人们共同体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文化关系。
7、微痕分析[北京大学研]
答:微痕分析是通过模拟实验来对史前工具和古人类行为进行解析和提取的一项技术。最初由前苏联的西蒙若夫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并于70~80年代在欧美发展成熟。微痕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和了解不同微痕的特点和成因,建立石器功能与破损的对应数据信息系统,并将考古标本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微痕做成像记录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解析史前工具使用的方式和作用的对象,进而提取古人类活动与行为方面的珍贵信息。
完整版链接:/Ebook/969501.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教材配套题库”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概 论
第2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
第3章 旧石器时代
第4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第5章 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6章 夏商周考古
第7章 战国秦汉考古
第8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9章 隋唐五代考古
第10章 宋元明考古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