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5-02-02 共33人浏览过

202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解析 _ 达聪学习网

本书按照最新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一共包括二十一章(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十一章,宏观经济学部分十章)。每一章都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为蓝本,指出每一章的复习要求,提醒考生在知识点复习过程中以考纲要求为准,牢固掌握所有涉及的考点。 第二部分:考点难点归纳。这部分内容以考试大纲为蓝本,总结归纳本章的考点难点,并将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同时,为了帮助考生更高效地复习相关知识点,参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每章的每个考点后面均给出了相关提示,让考生精准把握考点,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编写过程中,以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主导,以曼昆《经济学原理》教材以及其他西方经济学经典教材为补充,涵盖全部考点,并力求适应考试难度和深度。

已更新
立即获取

【内容目录】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论

1.1 考纲要求

1.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2.1 考纲要求

2.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三章 效用论

3.1 考纲要求

3.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四章 生产论

4.1 考纲要求

4.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五章 成本论

5.1 考纲要求

5.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6.1 考纲要求

6.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7.1 考纲要求

7.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八章 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8.1 考纲要求

8.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九章 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9.1 考纲要求

9.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0.1 考纲要求

10.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1 考纲要求

11.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2.1 考纲要求

12.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1 考纲要求

13.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4.1 考纲要求

14.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5.1 考纲要求

15.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6.1 考纲要求

16.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七章 AS-AD模型

17.1 考纲要求

17.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八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18.1 考纲要求

18.2 考点难点归纳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学

19.1 考纲要求

19.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

20.1 考纲要求

20.2 考点难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1.1 考纲要求

21.2 考点难点归纳

附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


【内容节选】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论1.1 考纲要求一、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与发展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1.2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与发展 ★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阶段。现对各个阶段简单介绍如下: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盛行于15~17世纪中期。该学派专注于流通领域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黄金白银是财富的象征,财富的积累必须借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应该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上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占主导的时间段大致为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穆勒和萨伊等,代表著作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该学派专注于研究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积累,是对重商主义的革命,突破了重商主义局限于流通领域的狭小研究视野,将经济学研究领域扩展到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上来。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辉煌的时期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人被称为边际三杰)。将古典经济学推向成熟的则是希克斯的代表作《价值与资本》以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分析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为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学派起源于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等发起的经济学边际革命,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单位满足程度。虽然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古典经济学一样都是在完全竞争这一框架里分析经济学问题,但两者使用的分析工具却不一样,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到了消费和需求方面。   4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盛行于20世纪3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凯恩斯、罗宾逊·琼和美国的萨缪尔森。与其先前的经济学流派借助完全竞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剖析经济学运行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作用的“看得见的手”。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神话,证明了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市场不可能让经济活动自动出清,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对其进行调控以达到市场均衡状态,那么调控者则是掌握一定话语权和资源调配能力的政府,这样凯恩斯主义崭露头角,成为了经济学的新宠并受到政府的青睐。凯恩斯主义从需求角度来研究国民收入增长问题,认为失业和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应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革命宣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其标志为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5后凯恩斯主义 后凯恩斯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创始人卢卡斯等人。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以及失业加剧的滞胀局面,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神话,自由主义重新抬头,这一学派认为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但不会将市场调控到健康的道路上,反而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市场问题。   【名师点评】本考点不是重点内容,考生简单了解即可。高鸿业教材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部分介绍了该知识点,但并没有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明确的划分,此处参考西方经济学其他经典教材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划分,仅供参考。中南财大806经济学尚未在本考点出过考题。   考点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人来更好的满足人类需要的所谓选择问题。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①生产什么(what)以及生产多少?②如何(how)生产?③为谁(who)生产?④何时(when)生产? 以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对象来划分,西方经济理论总体上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一般均衡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这种单个市场价格是通过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而确定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它研究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单位的考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的;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③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即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经济理论。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称为外生变量。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分析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分析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单个市场的均衡分析中,当供求函数的外生变量被赋予确定值时,则可求得相应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动态分析:对经济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中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4)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实现的。   【名师点评】本考点不是重要内容,考生熟悉规范分析、实证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这几个概念即可。高鸿业教材微观部分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该知识点。中南财大806经济学尚未在本考点出过考题。
【来源】https://dacai.100xuexi.com/EBook/1012002.html

【类别】


【更多内容】

  • 2026年考研数学(三)题库2025-01-24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土木建筑工程)》考前冲刺卷及详解2025-01-24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公共科目+化工安全)2025-01-24
  •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解析

    本书按照最新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一共包括二十一章(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十一章,宏观经济学部分十章)。每一章都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考试大纲》为蓝本,指出每一章的复习要求,提醒考生在知识点复习过程中以考纲要求为准,牢固掌握所有涉及的考点。 第二部分:考点难点归纳。这部分内容以考试大纲为蓝本,总结归纳本章的考点难点,并将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同时,为了帮助考生更高效地复习相关知识点,参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每章的每个考点后面均给出了相关提示,让考生精准把握考点,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编写过程中,以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主导,以曼昆《经济学原理》教材以及其他西方经济学经典教材为补充,涵盖全部考点,并力求适应考试难度和深度。

    持续更新
    立即购买 →

    90%考生复习备考的三大效率陷阱

    陷阱1:盲目收集资料,忽视命题规律

    • 典型表现
      ✓ 下载20G杂乱题库却找不到重点
      ✓ 重复刷已掌握的基础题,忽略高频争议考点

    • 陷阱2:工作忙,复习碎片化低效


    • 学习痛点
      ✓ 上班累有效学习时间短
      ✓ 纸质题册不便携带,进度难同步

    • 效率工具
      🔹 移动端即开即学
      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 多种刷题模式
      练习模式,背题模式,考试模式
      🔹 错题本自动记录同步
      手机、平板、电脑多端记录,零碎时间复习昨日错题


    陷阱3:冲刺阶段刷题越多,焦虑越重

    • 复习关键
      抓住重点,以题目解析掌握知识点,触类旁通。

    备考官网(电脑平板手机通用):达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