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0-19 共176人浏览过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一、名词解释

1、形象外形分类法
答:形象外形分类法是指从艺术形象的外在存在形态划分艺术门类。这种存在形态有两大形式:静与动。由此分为三类艺术:①静态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摄影等;②动态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③动静综合艺术,指文学。


2、诗歌
答:诗歌是指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歌的基本特性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3、接受美学
答: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指从接受主体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倡者是联邦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他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是接受美学成为独立学派的宣言。其主要观点是: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接受美学把文学接受活动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读者作为生物的和社会的本质,无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所接受的一切信息,都会影响到他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


4、文杜里
答:里奥奈罗·文杜里是意大利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文杜里认为:“文献出版和文献注释虽然在发展,可是对于艺术作品或艺术家的批评判断的论述却没有发展,甚至更为不幸的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评判的必要性”,“在美学与艺术之间,艺术观点和艺术直觉之间的联系,则是艺术批评”。他对艺术研究中仅仅满足于“博物馆志”式的资料梳理相当不满,认为这仅仅是“基础性工作”,不能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这类工作上,表示对批评的不够重视。



内容来源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





二、简答题

1、雷蒙德·威廉斯是怎么理解文化的?
答: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文化学者,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文化的理解如下:
(1)威廉斯提出的“文化”的三层含义
①文化是一种观念与思想的发展史,如哲学的、美学的、历史观念的、文学理论的等等。
②文化是一种人类生活方式,它既可以用来描述全体人类,如人类文化、我们共同的文化等;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如印第安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还可以用来描述人类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如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等。
③文化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果,这种精神活动与观念性的、实践性的活动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关乎人类的情感态度,具有认识世界的价值。用本书的术语来说,这种情感观念以一种兴辞的形式表达出来,具象为一系列艺术兴辞类型,如电影、电视、戏剧、雕塑、绘画、音乐等。
(2)威廉斯对文化的区分
威廉斯对文化的区分,其根源还在康德对人类理智认识能力“知”“情”“意”的区分。
①“知”即文化的观念形式。
②“意”即文化的实践形式。
③“情”即文化的艺术形式。


2、历史上有哪些艺术创作观念?请简要叙述。
答:(1)“虚静”说,“虚静”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中颇具特色的范畴。
(2)“愤书”说,在中国古人看来,“愤”的情感能构成强大的艺术创作动力,有时甚至成为衡量艺术成就高低的标志。
(3)“模仿”说,古希腊“模仿”说是西方最古老的艺术创作观念,认为文艺来自对自然的模仿。
(4)“表现”说,它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表现。
(5)“移情”说,它相信对象之所以美,在于人把情感移入对象中。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占支配地位的艺术创作理论之一。
(6)“原欲升华”说,它认为艺术创作来自个体原欲的升华。

……


【完整版】 达聪网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 类型:电子书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 来源:/EBook/1000568.html


  热门内容

——————————————————————————————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