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资料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按一级学科招生)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
2022招生人数: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学习方式:全日制 复试笔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参考教材:
[初试]:
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版),张雷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版。
8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复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版。
内容来源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资料 ![]() |
真题精选:
1、名词解释:社会有机体[四川师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有机体[南开大学2018年研]
答:社会有机体论是指把人类社会和国家等同于生物机体的社会理论,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其理论先驱是法国的孔德。英国斯宾塞正式提出这一理论,他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如同生物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分工如同生物有机体各部分的分工一样。生物体包括营养、循环和神经(调节)三个生理系统,相应地社会也有生产(营养)、分配(循环,如商业、交通、银行)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政府)三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但认为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思想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社会有机体的运动是高级运动形式,它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运动规律;后者把社会有机体同生物机体作简单类比,以支配生物机体的运动规律来取代社会运动规律,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使社会生物学化。
答:(1)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历史上剥削阶级凭借它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残酷的压榨和掠夺。同时,为了维持和加强它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又必然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就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2)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分析如下:
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阶级斗争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对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来说明。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片面否认或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
……
【完整版】 达聪网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资料
热门内容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