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讲义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第1章 文学的“转折”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40、50年代之交的社会转折,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构成因素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剧烈错动。40年代,文学有重大转折,不同的文学流派、文学力量在这一时期重组,呈现出了新的文学格局。具体表现为:
1抗战中的文学流派分布
(1)左翼文学
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②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应予遵循的体系性“规范”。
③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2)解放区文学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界不断地通过文学创作来探讨中国社会的未来,参与理想社会的创建。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触及有关人性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历史乐观主义的理想情怀。
②不仅干预现实事实,也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悖论情境,思考中国社会的背景与难题。
③作家以个体体验为出发点,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抗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的文学流派分布
这一时期,文学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各政治力量都在找寻能服务于自身的作家来宣扬自身的主张,所以作家也不得不做出自身的政治立场选择。具体表现为: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此协会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45年10月改名而来的。
(2)与国民党密切相关的是“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此协会由张道藩、徐仲年等人组织筹备,并于1946年正式成立。两协会的存在,宣告了战争期间文艺界“团结”的结束。
(3)“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在战后表现出普遍理解左翼文学路线的趋向。代表作家中闻一多、朱自清成为政治和文学立场发生转变的“进步主义者”范例。
(4)还有一群特殊的作家,他们主张作者不应该做政治的服务者,而应该忠于艺术,他们又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朱光潜、沈从文、梁实秋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1概述
这一时期,在社会转折的推动下,左翼文学的目标更加明确,认为文学前进的方向应该顺应社会转折,切实书写出中国社会的新变化。
2左翼文学界的主要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等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而左翼文学界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并参与“文艺整风运动”,将文艺引领上“新方向”,力图实现文学“一体化”。具体表现为:
(1)对《讲话》中的重要文艺观点进行传播,积极宣传优秀的解放区文艺创作,参与创作实践与评论。
(2)以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对一些重要的文学问题进行回顾、清理。
(3)对40年代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类型”划分。将所有的作家主要分为三类: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反动作家。这种分类方式对而后(特别是40、50年代之交)的文学界有着深远影响。而对于左翼文学的内部,主流作家不承认有分歧,因为一旦发现“非主流派别”就会将其清除从而保持左翼文学内部的纯洁性。
三、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1特征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在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形成了体系性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观点,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2主要内容
(1)文艺方向论
文艺方向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提倡“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的新文化,打击以“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为根据的旧文化。
(2)政治效用论
这一理论解释的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文学要以现实政治为目的,而政治力量的实现也要依靠文学。
(3)文学创作方法论
①创作重视生活
a.《讲话》提出,文学创作要以社会生活为依据,因为社会生活是“自然形态的文艺”,而文学创作就是要在它们的身上进行加工。
b.《讲话》提出,对现实进行文学创作要有政治激情,要描写出理想社会,要创作出比普通生活更为理想、更为典型的生活。
②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
a.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
b.强调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也包括西方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的态度绝非只是毫无批判地进行硬搬与模仿,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发展出属于我们民族的新文化。
③作家队伍建设
a.对现有作家队伍有很大保留。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要求作家思想改造、转移立足点、长期深入工农兵生活。
b.重建无产阶级的“文学队伍”,特别是从工人、农民中发现培养作家。
3文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学行动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引领下,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文学队伍,还出现了大批的文学创作。除此之外,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充分地反映在一系列的文学运动与文艺政策上。例如,1942年的延安整风中就有对文艺工作的整风运动,十七年时期对《武训传》的批判、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名师点拨】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其“文艺方向论”“政治效用论”“文学创作方法论”等知识点,在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中都有所涉及,对这一部分知识考生需重点理解记忆。
内容来源 |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四、“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1“文学新方向”确立的过程
(1)1948年邵荃麟、冯乃超等在香港创立《大众文艺丛刊》,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初步对文学进行了等级划分。
(2)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7月1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了文联和机关刊物《人民文学》《文艺报》,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文学的生产、评价机制。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转折点,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②大会确定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针,并通过大会决议指出周恩来的政治报告和郭沫若的总报告为文艺工作的工作指针。通过这次会议,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确立。
③建立了文联及其下属协会这一全国性的文艺界的组织网络,将全国的文艺活动从文艺工作者及群众到全国都统一地组织起来
④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文艺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并使新中国的文艺生产、批评等活动开始呈现出体制化的特点。
(3)1950年,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确立了对历史的正确叙述。
(4)1951年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又确立了对工农兵的正确叙述。
伴随着一系列的文学运动,政治不断规训着文学,不断塑造文学新的品格,“文学新方向”便逐步确立起来。然而,由于与政治的密切联系,社会主义新文学强烈排斥着不符合自身规范的文学,逐渐走向单一化。最终,随着“文革”的结束与80年代的到来,社会主义文学最终崩溃。
2“文学新方向”的性质及表现
(1)性质:文艺大众化
“五四”以来,文学就开启了“大众化”的历程。而此时的“大众化”是站在文学作为启蒙工具这一观点上的,所以其实质是对当时的民众进行思想与精神上的开化。《讲话》试图在根本上扭转这一方向,真正使得文艺从工农兵的土生土长的根基中生发而出,真正实现了“文艺大众化”。
(2)表现:文学服务于政治
对于毛泽东来说,社会主义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制度建设,更意味着文化建设。“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意味着将文学组织到社会主义的结构中去。具体来说,一方面,用文学去表达政治;另一方面,文学需要满足工农兵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观念都使得文学为政治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学观念的核心。纵观1950~1970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始终贯穿在文学之中,并一步一步通过文学的生产机制得到强化。
3对“文学新方向”的评价
“文学新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比起“五四”以来所提出的“新文学”,“文学新方向”的内容更加具体,提出了对文学创作内容、文学创作主体的具体要求,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现实性,对而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完整版】 达聪网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
[题库]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视频课程]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全套资料]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