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10版)考研真题精选【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 )。[统考2019研]
A.病程的变化 B.病机的变化
C.症状的变化 D.体征的变化
【答案】B
【达聪解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病机的变化。因此答案选B。
2、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统考2016研]
A.涎 B.泪
C.唾 D.汗
【答案】D
【达聪解析】汗为津液所化生,故有“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之说,而血为心之所主,故心在液为汗,脾在液为涎,肝在液为泪,肾在液为唾,肺在液为涕。
3、治疗血虚证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统考2014研]
A.血能载气
B.气能生血
C.气能行血
D.气能摄血
【答案】B
【达聪解析】气能生血是指气能参与和促进血液的化生。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因此临床上治疗血虚的病变,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取得较好疗效,即是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
内容来源 |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10版)配套题库 |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 )。[统考2015研]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答案】C
【达聪解析】C项,风中络脉属外风。
5、脾虚运化无力而致脘腹胀满者,治宜( )。[统考2012研]
A.以补开塞
B.攻补兼施
C.消食导滞
D.以通为主
【答案】A
【达聪解析】以补开塞:又称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药治疗正气不足引起的闭塞不通的疾病。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适用于真虚假实证,因虚所致的闭塞不通。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因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
……
【完整版】 达聪网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10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热门内容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10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李冀《方剂学》(第10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