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5-02-08
共23人浏览过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AI讲解 _ 达聪学习网
本书是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参考答案。
【内容目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第3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4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5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6章 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
第7章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第8章 教育投资
第9章 教育成本
第10章 教育消费
第11章 教育产权与学校经营
第12章 教育经济效率
第13章 教育规模经济
第14章 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与计量公式
第15章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
第16章 教师劳动及其报酬
【内容节选】
第1章 绪 论一、选择题1教育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的(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教育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和现代教育的产物,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形成于60年代,70年代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关于学科形成的标志,目前无统一说法。对教育经济学形成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著名的学者首推美国学者舒尔茨和丹尼森。2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 )转入发展期。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由高潮转入平稳发展时期。有关教育经济学的著作及论文明显增多,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八百多种发展到70年代的一千三百多种;出现了一批学者,如英国的希恩、布劳格、韦锥,美国的罗杰斯、鲁什林、戴维斯等。31962年出版并正式采用《教育经济学》名称著作的作者是( )。A.苏尔茨B.丹尼森C.贝克尔D.韦锥【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英国的教育经济学家韦锥于1962年出版《教育经济学》,这是首次采用“教育经济学”作为书名的著作,被一部分学者视作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标志。4《教育经济学选读》(Ⅱ)、《教育经济学注》(新版)、《教育经济学导论》的作者是( )。A.希恩B.科斯塔年C.布劳格D.韦锥【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教育经济学选读》(Ⅱ)、《教育经济学注》(新版)、《教育经济学导论》的作者是布劳格。布劳格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教授,也是有名的教育经济学专家。他有很多研究成果,在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5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 )被引进中国。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1980年11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第一次访问中国并作学术报告,介绍了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这被看作是中国引进教育经济学的开始。此后一些大学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学者陆续发表文章,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评述、简介和推广,大大促进了学科的研究工作。6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的研究,是前苏联斯特鲁米林于( )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A.1924B.1935C.1946D.1954【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肇始的研究,是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学术论文《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7教育经济学是研究( )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A.教育与社会B.教育与经济C.经济与社会D.经济与政治【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及该领域。总的来说,这门学科虽仍处于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但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并有新的发展。二、名词解释教育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研]答:教育经济学是指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从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训练的关系角度,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智力、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角度,以及教育内部经济效益发展规律,阐明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种作用要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确立并计算出具体数理模式和数量指标。三、简答题1概要说明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答: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于西方社会,是现代经济和现代教育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时期教育具有经济意义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学术论文《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2)形成时期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60年代教育经济学研究著作大量出现。一开始在美国形成高潮,而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各国,在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使这门学科在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体系上基本上确立起来。(3)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由高潮转入平稳发展时期,有关教育经济学的著作及论文明显地增多。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教育经济学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为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独立学科,各国都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教育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地位。2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布劳格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教授,也是著名的教育经济学专家。他有很多研究成果,在较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布劳格的一大批著作对教育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著作有《教育经济学著作选注书目》(1966)、《教育经济学选读》(I)(II)(1968,1970)、《教育经济学导论》(1970)。其中,《教育经济学导论》被西方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全书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教育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教育设计的目的、人力需求设计法、成本-效益分析:私人的计算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的计算法、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教育的个体分析、教育融资问题等内容。(2)他提出了“代价-效益”分析方法。从《教育经济学导论》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以“代价-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在“代价-效益”分析中,布劳格采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同时也以需求、供给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对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个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映人力供需条件。他所用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3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答:研究教育经济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研究教育经济学可以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通过对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研究教育经济学可以使人们认识教育对智力开发、智力投资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教育与生产力具有直接关系,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3)通过对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进行,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可以为研究如何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4)通过对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育效率。(5)通过对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学科研究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科学地规划出符合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教育事业发展方案,以及对教育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当前与长远的需求,得到恰当处理。4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的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关系中,探讨教育所具有的生产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职能。(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点。(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探讨劳动力培养、训练和储备的经济价值,预测社会再生产对各种规格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需求,计算并数量化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劳动力的经济报酬。(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以及具体计量模式和方法,说明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规律。(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明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教育的产业化、商品性和教育服务、教育市场等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地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的问题,以及关于教育与物质商品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服务市场、劳务市场的关系问题。5教育经济学研究有哪些方法与原则?答: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如下:(1)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①经济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平衡分析和综合分析等。②教育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的途径描述、测量和测验教育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③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简称数量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它是使学科数量化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许多具体计算方法,如相关计算、水平计算、累计计算、回归计算等。④比较研究法。这种方法包括水平比较、垂直比较、因素比较、标准化比较、平均值比较等。⑤概算法,也称估算法。这种方法多采用简化比的形式,因此,有时也称为简化法。从大的方面说有经济简化比和劳动简化比,具体说有劳动生产率简化比、教育经费简化比、工资简化比、教育年限简化比等。这些简化法都是把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及作用,在变动中去概算和估算,使其数量化。(2)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原则①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科学性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立论要正确,论证要科学,数理模式和公式要严谨,数量资料要可靠无误。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努力解决现实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注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从收集实际中的有关资料入手,在掌握大量实际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③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找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借鉴研究,另一方面又要反对不加分析的全套搬用。
【来源】https://dacai.100xuexi.com/EBook/992213.html
【类别】
【更多内容】
2026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315化学》考点归纳解析2025-02-08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025-02-052026年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精选+大纲章节题库2025-02-06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配套考研题库
本书是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参考答案。
持续更新
立即购买 →
90%考生复习备考的三大效率陷阱
陷阱1:盲目收集资料,忽视命题规律
陷阱3:冲刺阶段刷题越多,焦虑越重
备考官网(电脑平板手机通用):达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