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1、近代以来,我们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同时,还有其他有优越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统考2018年研]
A.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队教学
B.个别教学、小队教学、小组教学
C.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D.小队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
【答案】C
【达聪解析】①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②个别教学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对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③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④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由教师、实习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教学小队集体研究并编订教学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在我们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中,分层、个别、小组都是常见的有优越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包括小队教学,因此答案选C。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统考2014年研]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高年级
D.初中
【答案】A
【达聪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内容来源 |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 ![]() |
3、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统考2015年研]
达聪解答:(1)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学习的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先期学习A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2)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原理教学
教师要加强对原理的教学,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列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②强调概括总结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
③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理和规则,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时的消极作用。
④重视学习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实际学习中,老师可以教给学生画线,或画结构图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
………
【完整版】 达聪网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