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知识点汇总
第2章 艺术观念(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观念的含义相关内容,围绕“艺术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去把握和运用它?”这类问题,从而进入到艺术观念层面的探讨,同时提出了历史上主要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定义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艺术的主要特征等问题。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简答题为主,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观念问题所牵涉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及作用等领域,理解艺术学理论的核心层面,需要在梳理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的基础上加以讨论。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 ★★★★
1模仿论(见表2-1)
表2-1 模仿论
2理念论(见表2-2)
表2-2 理念论
3表现论(见表2-3)
表2-3 表现论
4形式论(见表2-4)
表2-4 形式论
5感兴论(见表2-5)
表2-5 感兴论
【考点拓展】其他关于艺术的观念
(1)游戏说
①游戏说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人将这种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②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二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③斯宾塞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他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④游戏说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2)巫术说
①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②人类学家们发现,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中,确实可以找到大量人与动物交感的现象。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也确实与巫术有关。然而,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3)劳动说
①自19世纪末叶以来欧洲大陆的人类学家与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②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制造工具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工具造型的演变上可以充分看出人类自由创造的特性,也可以看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
内容来源 |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考点笔记课后答案 |
扫码阅读 |
考点二、关于艺术定义的现代争论 ★★★
1有关艺术的定义的学说(见表2-6)
表2-6 有关艺术的定义的学说
2艺术无法定义及艺术可定义(见表2-7)
表2-7 艺术的无法定义和可定义
3艺术定义的新近尝试——贝伊斯·高特的簇概念(见表2-8)
表2-8 艺术定义的新近尝试——贝伊斯·高特的簇概念
4艺术定义问题
(1)以往形而上学的本质论传统,艺术是模仿、客观精神再现、主观精神表现或形式的表现,在现代,传统信条的打破使人们重新看待艺术的特性、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2)从乱世生活环境转变到生活环境,使得艺术的地位和角色发生新变化,从而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获得强烈反响。
(3)艺术定义问题的转变从可定义到不可定义再到仍可定义,体现了艺术研究从形而上思辨方法到社会体制研究方法的转变趋势。同时也表明了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体制化程度的深入。
考点三、从艺术特性去定义艺术——亚历山大艺术的定义(见表2-9)★★★
表2-9 亚历山大艺术的定义
考点四、艺术的定义、原则和范围(见表2-10) ★★★
表2-10 艺术的定义、原则和范围
考点五、艺术特征的含义、多重性和主要特征(见表2-11) ★★★★★
表2-11 艺术特征的含义、多重性和主要特征
【考点拓展】艺术的其他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1)形象性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家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3)审美性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完整版链接:/Ebook/996288.html
【目录】达聪学习网“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复习笔记课后答案”
导论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及详解
0.3 典型题及详解
第1章 艺术与艺术学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3 典型题及详解
第2章 艺术观念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及详解
2.3 典型题及详解
第3章 艺术体制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及详解
3.3 典型题及详解
第4章 艺术品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及详解
4.3 典型题及详解
第5章 艺术门类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及详解
5.3 典型题及详解
第6章 艺术与文化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
6.3 典型题及详解
第7章 艺术发展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及详解
7.3 典型题及详解
第8章 艺术创作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及详解
8.3 典型题及详解
第9章 艺术鉴赏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及详解
9.3 典型题及详解
第10章 艺术批评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0.3 典型题及详解
热门文章
——————————————————————————————
· 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中级考试必做12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