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3版)考点归纳笔记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知识框架】

【重难点归纳】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表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 | 具体内容 |
逻辑前提 |
逻辑前提: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契合。 ①需要。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 ②满足需要。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的客观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理论需求。 |
历史文化背景 |
历史文化背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方案的破产。 ①洋务运动(解决器物不如西方)救国失败; ②维新变法(解决制度不如西方)救国失败; ③“新文化运动”(解決观念不如西方)救国失败; ④“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均失败; 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
现实背景 |
现实背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的再思考。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成功。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③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指出,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的中国化”,“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而正是毛泽东“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内容来源 |
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3版)讲义笔记 ![]() |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表0-2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要点 |
具体内容 |
主要内容 |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理论。 |
历史地位 |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②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包括《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及其他专题文集等,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有关代表性著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概括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予以充分肯定。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
【完整版】 达聪网 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