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5-02-02
共46人浏览过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_ 达聪学习网
本书是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第5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内容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导论 政治经济学概述
第1章 商品
第2章 货币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4章 资本积累
第5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第6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7章 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
第8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第9章 生息资本和利息
第10章 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
第11章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第12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13章 国家调节微观经济
第14章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
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第16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第17章 国际价值规律及其表现
第18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尾论 经济制度的演变
【内容节选】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劳动二重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研]
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即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没有人们的具体劳动,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具体劳动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资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研;武汉大学2011研]
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资本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起着重要作用。
资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①资本的增殖性。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一旦资本停止了增殖,资本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②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资本运动的速度的快慢,同时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
③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④资本的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愈大,风险也可能愈大。
4相对剩余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研;武汉大学2014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5资本有机构成[华中师范大学2023研;云南大学2022研;湖南师范大学2021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研;山西财经大学2015、2013研;武汉大学2011研]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6资本循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研;云南大学2023、2021研;山西财经大学2017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与资本周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1)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
(2)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
(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的考察,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考查,分析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7不变资本[天津商业大学2022研]与可变资本[中央财经大学2023研;天津商业大学2022研]
答:(1)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并且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这种剥削程度大小的是剩余价值率。
8纯粹流通费用[中央财经大学2024、2011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2010研]
答: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9劳动生产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研;武汉大学2010研]
答: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②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取决于各种经济和技术因素。如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劳动组织是否合理、生产设备的组合和效能、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劳动生产力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量却不会变,因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10虚拟资本[天津商业大学2022研;中央民族大学2021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研]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央财经大学2015、2010研]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③在社会标准化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12货币流通规律[中央民族大学2024研;中央财经大学2019、2015、2011研]
答:货币流通规律也称货币流通量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将其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1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中央财经大学2021研]
答: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有以下两种原因:
①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
②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了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可能带来的损失。
14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四川大学2022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1)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m′=m/v。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深。
(2)年剩余价值率是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资本周转越快,意味着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进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15生产价格[中央民族大学2022研;山西财经大学2013研;四川大学2011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答: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出现后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由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构成。从本质上说,商品是按照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的。但是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是不等的,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由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资本便不断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随着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就按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由于许多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不等,因此绝大多数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会偏离其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而且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其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
16生产性流通费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研]
答: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包括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支出等费用。这类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所花费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所以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随着商品的售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这部分支出就会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
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相对立,纯粹流通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
17按劳分配[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四川大学2015、2010研]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劳分配本质上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或集体提供了自己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本人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的消费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分配形式,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实质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公有制消除了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别,劳动才成为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尚未高度发展,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此外,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本身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8经济发展方式[郑州大学201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
19级差地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2012研]
答: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构成的。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Ⅱ)。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优劣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增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
20国家信用[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吉林大学2012研]
答: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处于债务人的地位。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政府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其他非生产性开支。购买政府债券的通常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各类企业和个人。只要政权稳定,国家信用的信用度是最高的。
21实体经济[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实体经济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对应的是虚拟经济,即在市场经济中由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产生的、源于实体经济又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实物为承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其重要支撑,两者有序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来源】https://dacai.100xuexi.com/EBook/1011970.html
【类别】
【更多内容】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025-02-022025年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2025-02-02202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考试题库2025-01-24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本书是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第5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持续更新
立即购买 →
90%考生复习备考的三大效率陷阱
陷阱1:盲目收集资料,忽视命题规律
陷阱3:冲刺阶段刷题越多,焦虑越重
备考官网(电脑平板手机通用):达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