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5-09 共1639人浏览过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考点汇总

第7章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复习笔记】

【思维导图】

【考点归纳】

考点一、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表7-1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考点二、人的本质

表7-2 人的本质

考点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表7-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内容来源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笔记总结

扫码阅读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简述社会实践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研]

答:人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存在,从人的现实活动中去考察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和“客体”两个哲学范畴。主体和客体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

(1)主体与客体的概念

①主体的概念

a.含义

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主导者、能动者、主宰者。但人并不等同于主体,只有经过培养和教育并在进入与客体的关系之后才构成完全的主体。人在不同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评价主体、审美主体等。

b.基本规定性

人作为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表现为自主性、主观性、创造性、自为性等基本规定性。

c.表现形态

主体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个体形态、集团形态和社会形态。

②客体的概念

a.含义

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受动者、从属者。客体仅指进入人的活动领域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些客观事物。对象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实践客体、认识客体、评价客体、审美客体等。

b.基本规定性

客体必须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受动性等基本规定性。

c.表现形态

客体主要具有三种不同表现形态: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①主体和客体的最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主要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以及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②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一对关系范畴,它们只有在相互关联中才会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定。关联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存在的条件性。

③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表现在,在认识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反映和被反应的对立;在实践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改造和被改造的对立。

④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表现在,不论是在认识关系中,还是在实践关系中,两者互相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⑤主体和客体的分化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主体性在根本上就是实践性,主体与客体则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以主体为核心而建立的自觉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这种统一的实质即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具体表现为: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共生于实践活动中。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并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就形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中。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就在于,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去理解和剖析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始终构成社会的深层结构,决定着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以至整个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从而形成了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

3、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答:(1)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具体地说,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更重要的是,实践把人的目的、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实践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①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②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实践是由人发动同时又是为了人的活动,它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人变成人支配物,由此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

③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这一特征使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理论活动区别开来。在这种区别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即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感性活动同感性对象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2)实践的作用

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实践活动中维持自己生存的。作为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实践构成了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动形式,是人的存在方式。具体地说,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是由其生理结构特别是活动器官的结构决定的。与此不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因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每日每时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就是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成为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

②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③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正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人的肉体组织发展出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实践构成了人类特殊的生命形式,即构成人类的存在方式。

……


 完整版链接:/Ebook/995366.html


【推荐】达聪学习网“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

  • 页数:133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热门文章

——————————————————————————————

·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复习笔记电子书

·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笔记电子书

·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