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问:在媒体评论中发现弱的论证和谬误,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答:(1)在演绎论证中的常见表现:
演绎论证通常以一般原理为前提,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从思维特点的角度,演绎推理从一类事物的普遍规律中推导出其中某一事物性质,这一事物的性质在所属一类的事物共性中都有呈现。从新闻评论的角度,演绎推理是从人们普遍经验的“一般”来推出对新闻事件“个别”的判断。
例:“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名言证明了人口的增加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这里的论题是“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论据是“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名言,即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某些著名原理。论题表面上是从论据推出,实则不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弱相关的。因为论者对所引用的名言的适用范围并未完全掌握,比如在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时,可以用“人多力量大”说明人多可以完成比较繁重的任务;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重要等,但超出了这样的范围,简单地推广到其他任何方面,如引用来证明人口数量多会促进经济增长,则会变成论证谬误,而且名言也并非一定就是真理(即使是真理也有其适用范围),不能由名言简单证明上述结论。这是超范围应用某大前提进行论证而出现的谬误。
(2)在归纳论证中的常见表现:
归纳推理又称“例证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归纳推理主要根据经常发生的事情进行推论。在使用归纳的推理方法时,应选择更为现实与具体的事物。归纳推理是探寻能够确证判断的方法,帮助人们理解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但归纳推理本身具有或然性,即结论不一定正确。它以个别的事物作为前提来推断一般的情况。同时,归纳推理易产生“轻率归纳”的结论,即当无法观察到足够的对象或这些对象不具共性性质时而产生的一种谬误。
例:“一份综合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将参加高考的女考生,只有3%表示可以考虑报考女子大学。因此,现存的女子大学要想办下去,必须考虑改为男女同校。”
这里论题是“现存的女子大学的生源将出现不足”,论据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女生只有3%表示报考女子大学”。仿佛论题由论据导出,实则论据根本引不出论题,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缺少内在逻辑联系,因为“今年参加高考的女生数的3%”,与“现存女子大学今年的录取人数”完全不同,前者的绝对数的3%完全可以大大超过后者要录取的绝对数,而且事实上现存的女子大学每年最多只能接纳新录取女大学生总数的2%,所以这里的归纳论证又是犯了弱相关的逻辑谬误,属于归纳的前提或论据与论题或结论缺乏内在联系的一种谬误表现。
(3)在类比论证中的常见表现: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相同的系列属性以及其中一个对象具有的属性前提下,推理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同属性的结论。类比侧重于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它是从两个事物在某个已知的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推断出它们在某个未知的方面也具有相同的属性。即通过已知共性,推断未知共性。类比推理从“个别”推导出“个别”的结论。但类比推理同时也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它无法保证相同属性与推理出的属性具有密切联系,可靠性较差。在类比的两个事物相关度较低的情况下,类比推理极易产生错误。相关度低主要表现为:一个事物具有自身的定规律,无法与另外一个事物建立联系;或两个事物有相似之处,但评论的问题不在两者的相似方面,而在两者不同的方面。
例:有人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还是应该保持职工的“铁饭碗,否则就无以体现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因为国企还是国企,国家制度也没有变,保证职工当家作主的提法也未改变等,那么以前国企是有铁饭碗,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有呢?”
这里论题是“国企现仍需保持职工的‘铁饭碗’”,论据是“国家制度未变,国企也仍为国企”,论证的方法是以之前有“铁饭碗”,类推现在也该有。应该承认,这个论证所列举两个阶段(以前和现在)上的那些相同点确实是真的,但我们认为仍不能支持论者的论题。因为那些相同点是大环境的相同点,基本制度的相同点,也就是这些相同点是一般性的、总体性的,而国家发展的现在阶段与以前阶段相比,经济体制、企业运行机制等已发生了质的不同,即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已由过去的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活力,企业在用工制度上不能不进行改革,所以原来意义上的“铁饭碗”也就不能再保留(当然,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就不管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保障了,还是要管的,只不过方式不同了)。这样,论者的论据也就难以类推出他的论题了。这种只看一般的及总体的相同而忽略具体发展实际阶段的质的不同而进行的类比论证,也是一种弱相关谬误表现。
……
【完整版】 达聪网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