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崇德《宪法》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点击文中链接获取完整内容】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答: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将宪法与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特别是法律相比较而言的。与法律相比较,宪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由此决定了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宪法的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①在宪法制定方面,与普通法律的制定相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
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该专门机构的职责就是起草或者制定宪法,在完成起草或者制定宪法的任务以后,该专门机构即予以解散。
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的议员或者代表的特定多数。
②在宪法修改方面,与普通法律的修改相比较,宪法修改主要有三点严格要求:
a.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
b.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c.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者在宪法通过以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宪法。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内,相对于所有社会主体的行为,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
①宪法是一般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
②一般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一般法律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其前提必须是与宪法相一致。
2、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答:宪政又称为“民主宪政”“立宪政治”“立宪政体”,是指以民主事实为政治内容的宪法的实施。宪政的基本前提是制宪,即国家制定了宪法或者宪法性法律。宪政的基本内容是民主事实的制度化,宪政的基本要义和核心内容是“人民主权”,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
宪法与宪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如下:
(1)宪政与宪法的联系
①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的规范形式和依据。
宪法是对社会既存的民主事实的法律确认,而民主事实只能靠斗争取得。这种斗争即是宪政运动,宪政运动是宪法产生的前提,宪法是宪政运动的结果。
a.实行宪政必须有所依据和标准,因而,宪政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宪,即由宪法对宪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指标作出明确的规定。
b.制宪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宪政的水平。实行宪政不仅要有一部宪法,而且还要有一部好的宪法。
②宪政是宪法的实施。
宪法确认了民主事实,将民主事实制度化和法律化,这样一部宪法的有效实施,即意味着实行了宪政。
(2)宪法与宪政的区别
虽然宪法是实行宪政的前提条件,但制定了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法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有了宪政。宪法仅仅是宪政的规范形态,从规范形态成为现实形态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内容来源 |
许崇德《宪法》课后习题答案 ![]() |
扫码阅读 |
3、我国宪法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宪法结构,是指由单一宪法性文件组成的成文宪法(成典宪法)在内容上的体系和安排。我国宪法的结构为:
(1)宪法序言
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共有13个自然段,主要记载了国家的斗争历史和成就、建国宗旨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制宪目的、国家活动的指导原则等。
(2)宪法正文
宪法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①总纲,也有的宪法称“基本原则”“总则”或“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国家机构。
我国现行宪法在“国家机构”部分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监察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地位、产生、组织、任期、职权、活动原则及相互关系。
(3)附则
4、我国宪法性法律(或宪法相关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规定的内容所作的一种法律分类。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性法律主要是调整宪法关系的一般法律。
在我国宪法性法律主要有:《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国务院组织法》《立法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国籍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国旗法》《国徽法》等。
……
【完整版】 达聪学习网 许崇德《宪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