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达聪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6-01 共234人浏览过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一、名词解释

1、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m′=m/v。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加深。
年剩余价值率是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资本周转越快,意味着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进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2、价格
答: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3、平均利润
答: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利润率上升。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在竞争中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因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量与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往往是不一致的。
平均利润率规律表明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矛盾和竞争;揭示了工人不仅受本企业的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不是个别资本家和个别工人的对立,而是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处于对立的地位。


4、劳动二重性
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两种属性。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所以,具体劳动不仅是商品生产条件下所必需的,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没有人们的具体劳动,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具体劳动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这种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叫作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

……


【完整版】 达聪网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 类型:电子书
  • 推荐指数:
  • 适用:网页/电脑/平板/手机

来源:/EBook/1002720.html


  热门内容

——————————————————————————————

西安工程大学842材料综合考研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