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完整内容点击文中链接获取】
1 如何认识政治观的“时代性”?
答:政治是一个时代性和语境性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关于“共同体的最高的善”的说法永远正确,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即不同语境的“善”是不一样的。中国政治观在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内容。
(1)古代的政治观。中国古代政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在诸子百家中,对中国政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①在维护政治统治秩序及治国理政实践方面,内容蔚为壮观;
②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本主义的色彩很浓;
③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
⑤治国理政的实践性最高,经验最为丰富。
(2)近代的政治观。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理论,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都是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的产物。
(3)现代的政治观。1919年之后,中国的大学开始了政治学教学,西方的政治学著作也被大量地介绍进来。与此同时,政治学者也开始了中国政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史方面。
(4)当代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形成了阵容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队伍。这一队伍与实践相结合,开始了现当代中国的政治学研究。
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罗万象,其基本线条是: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这一论断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内容的规定。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和政治规律似乎又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因而它又是一门艺术。
3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答:(1)系统论的角度:
政治系统就是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的。在系统的要件中,其中一项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项的变化。
①政治是系统的目的,政治并不是存在于它自己的独立的世界里。政治过程履行着社会的关键性职责,政治系统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它从社会那里接受“输入”,把输入的信息处理后就作出某些“输出”(决定),决定的执行又反馈到“输入”单位。
②政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输入(要求与支持)影响输出(决定),而输出又影响下一轮的输入。政治过程具有关联性,政治活动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场所进行的,而是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等系统相互作用的,它们又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则。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主要决定者。
(2)博弈论的角度:
政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博弈论正是分析利益冲突的构架。
①政治博弈的要素分别是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政治博弈也就是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②政治博弈的规则是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规则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与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处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
③政治博弈的类型:
a.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b.非零和博弈。是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
【完整版】 达聪网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