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学科知识
第1章 数学学科基础知识(上)
1.1 考纲解读
1.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2.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
3.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1.2 核心讲义
一、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一)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函数概念形成的基本脉络
1.量、数量与数
(1)数、量、图、数据(一批数)是引导儿童进入数学的源泉。
(2)映射f是集合A到集合B的单值对应关系,即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a,根据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有惟一元素f(a)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f称为映射。
(3)函数是实数集合到实数集合的映射。对函数与映射的认识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
2.量与单位
(1)“量”指一般意义的量,不仅包括前面讨论的离散的量,也包括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阻等,同种量可相互比较大小。
(2)“单位”是度量“量”大小的出发点,对于一个量确定了一种单位,就建立了这种量与实数(整数、自然数)的一个映射——一种对应关系。
3.建立量与量的关系—小学数学中的两个基本模型
(1)两个基本模型: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2)这两个模型一个是离散的经济模型,一个是连续的物理模型,在大学数学学习中,它们仍然是基本的模型。
4.正、反比例关系——关系概念的形成
从具体到抽象是数学发展规律,通过对实际的模型,抽象反映出一般的量与量的反比例关系,初步形成量与量之间关系概念,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函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量与变量
(1)常量
在具体的情境中,有些量是不变的,例如,在匀速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通常把这种量称为常量。
(2)变量
有些量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化的,通常称为变量。
6.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概念及图像
(1)在一些情境中,可以有很多变量,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
(2)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把这种具有相互依赖的变量关系称为函数关系。
(3)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函数的本质,即反映函数是描述变化的。
7.函数模型初步——几类重要的函数
(1)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线性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一元二次函数;
(5)简单分段函数。
8.函数概念的再认识——三个维度
(1)变化角度——变量关系;
(2)整体角度——函数图像;
(3)映射角度——建立两类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9.函数模型的再认识——基本初等函数
简单幂函数(特别是整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基本函数,又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10.函数应用
(1)应用领域
①在研究数学问题方面的应用。
②用函数思想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如物理、化学、生物中的问题。
(2)用函数解决问题时的三个基本层次
①能用学过的函数知识描述问题;
②用学过的函数模型直接解决问题;
③经历使用函数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
……
【完整版】 达聪网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热门内容